在中国,为何有很多人一门心思想进监狱?进去后才知自由诚可贵!
觉醒任务 2025-10-02 02:09:39
完全与社会脱节的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与他人相处,也不知道怎么赚钱养活自己。思来想去,他只好再次干回“老本行”,希望能让警察再抓回监狱,监狱里虽然不自由,但至少不用为吃穿住发愁。
2017年,没有工作的王某,四处漂泊,听说去监狱都能免费学到一门手艺或者技术,还有工资拿,不惜走上抢劫的道路,还四处留下自己的犯罪事实,就是希望能被抓到牢里,学一门手艺。
同样,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犯罪原因不止这一桩。
同样是2017年,喜欢音乐的王某,听说上海提篮桥监狱有专门的艺术团,会通过艺术矫治的方式来熏陶改造犯罪分子,还有定期的艺术巡演。
从小喜欢音乐的他,苦于没有机会展现自己,听说提篮桥监狱有这样的待遇后。进行多次偷窃、恐吓他人,故意犯罪,希望能让警察把自己“分配”到提篮桥监狱的艺术团。
看了这些一门心思想进监狱的人,有人不禁发出疑问:监狱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真的有那么好吗?
监狱的真实生活
在大家都在对监狱生活感到好奇时,有些地方监狱也公布过服刑人员一天的日常生活,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早上起来,服刑人员先是要整理好自己的内务,包括叠被子,整理个人衣物等。其次,再进行日常早操、吃早餐,一个好的身体才是改造的基础。
之后,监狱民警再进行一天的改造任务布置,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点评。是不是有点像打工人早会接受领导批评和工作安排?
点评完毕后开始一天的劳动改造。不同地区的监狱,劳动改造的方式也不同。
在以前,劳动改造的方式大多是农业方面,以农场的方式存在,大多在室外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劳动改造大多已经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大多数是工厂车间的室内劳动。
在这种模式下,能够提供给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岗位就有很多。例如,生产车间里,按大类来分有服装、箱包、雨伞等等,据说大名鼎鼎的“天堂伞”就是监狱制造。
劳动岗位又有,流水线工种、包装人员、踩缝纫机、剪线头、质检员、机修人员和负责卫生等后勤人员。总而言之,跟我们社会上的生产车间岗位大同小异。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负责后期的岗位,例如、洗碗、切菜、煮菜、做面点等等,无论哪个岗位,基本上都会有专门的培训,加上时间久了,技术也就越来越精进。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说,从监狱出去基本能学到一项技能。
参加完劳动改造后,就到了午饭时间,监狱当然不用说,包吃包住,有纪律性就餐。监狱的饮食可能没有大鱼大肉,但至少是肯定能吃饱的。
吃完饭,继续一天的劳动改造。
到了晚上,还会固定的收看新闻联播,了解新闻时事,接受思想教育,避免服刑人员与社会脱节。
之后就是统一的“睡前点名”,规定的就寝时间和就寝纪律。
早六晚九的生活作息是不是和学生时代非常像?
除此之外,服刑人员每个月能够有一次与家人的探亲时间,人性化的管理,让服刑人员的好好改造,早日出狱更加有盼头。重要传统节日时,也会举行一些文娱活动,让罪犯们劳逸结合。
根据服刑人员的文化程度,监狱还会组织文化教育,扫盲、小学、初中文化教育都是必备的。甚至还会鼓励罪犯学历提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等。
这种早九晚六的监狱生活,也让很多网友调侃:“打工人可比这辛苦多了,怎么能自愿进监狱?”
国产监狱有多强
在中国的众多监狱中,最有特点的应该是上海的青浦监狱和提篮桥监狱。
上海青浦监狱主要收押的是判有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也是上海定点关押外籍罪犯和成年男性的监狱。
青浦监狱对罪犯的改造上实行“5+1+1”的模式,也就是五天劳动改造,一天学习,一天休息。
而青浦监狱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罪犯实心教育矫治和艺术矫治,不仅引入上海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资源,还会定时开展教育课程,对罪犯的学历教育实行全面覆盖。
在艺术矫治方面,打造“爱生”品牌,形成爱生网、爱生报、电视台和图书馆等文化改造平台。
除此之外,还引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松江顾绣、海派玉雕、嘉定竹刻等。成立了罪犯矫治“清流玉雕工作室”,让罪犯通过陶冶艺术情操,矫正犯罪思想。
青浦监狱刑满释放的人员中,产生了多名国家级玉雕工艺大师。
说到艺术矫正,上海提篮桥监狱也不甘落后。
与其它坐落在郊区的监狱不同,提篮桥监狱坐落于寸土寸金的上海外滩,周边房价高达6-10万元/平米。
据说,提篮桥监狱关押都是高智商的经济罪犯,但最出名的却是艺术矫正。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监狱系统就率先提出希望用艺术的形式教育服刑人员,用艺术的力量改造服刑人员。
于是,1985年就有了“上海市监狱罪犯文艺演出队”,也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新岸艺术团”的前身。
新岸艺术团人员全部由罪犯组成,具有音乐剧、管弦乐、声乐、相声、歌舞、杂技、小品等等不同的技艺。
服刑人员自我创作、编排、演出节目,有人拿起了一辈子从未想过的乐器,有人在监狱里真正的实行了自己的“音乐梦”。
成立至今创作节目600多个,参加演出接近6000场,接待观众80万人次,获得上海市众多的文艺奖项高达100多个。
除此之外,绘画、木雕、书法等形式也同样存在于提篮桥监狱,致力于用艺术重塑罪犯的人生。
看到这样吸引人的待遇,难怪有人千方百计的想要进去!
这些监狱确实也诞生了不少手艺人。
监狱诞生的手艺人
青浦监狱刑满释放的顾绣非遗传承人---王竹。
19岁为了钱冲动抢劫的王竹,在青浦监狱和松江文化馆的共同结合下学习了顾绣。
在顾绣非遗传承人的教导下,绣出来的作品栩栩如生,在监狱一共完成了16副作品,将近100副小的作品。
刑满释放后,他回到家乡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了顾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人。
一位72岁正在上海南汇监狱服刑的服刑者蒋兰成为了绒绣的非遗手艺人。
入狱三年的蒋兰正好碰见南汇监狱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作为监狱教育的改造特色项目,于是申请报名。
在监狱内,她接受了绒绣非遗手艺老师的培训,成为了绒绣非遗手艺人。并且上海洋泾绒绣基地的负责人表示,如果她想参与绒绣的制作,绒绣基地将会发给她相应报酬。
除此之外,我们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竹刻等也在监狱诞生了传承手艺人。
这些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细细磨练的东西,对于长年服刑的罪犯来说,确实是一件能撇去心里的浮躁,沉淀下来,细细打磨,洗涤心灵、陶冶情操的事情。
自由价更高
监狱作为关押改造犯罪分子的地方,无论是劳动改造,还是艺术矫正,初心都是为了能够洗涤罪犯的心灵,让他们以后不再犯罪。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狱能够利用好社会的产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艺术文化等渠道带给犯人,让他们更好的净化心灵,以至于刑满出狱以后重塑人生,不再犯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案例。让一些人一门心思的想要进监狱。
但监狱本身的目的是为了让罪犯不再犯罪,监狱生活是没有自由的,每天要受到管束。每天也要完成相应的劳动量,还要面临和家人的别离,背上载入档案的污点。
在此,告诫大家,遵纪守法,做一个好的公民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当你失去了自由,你将会渴望得到它!
参考资料:
贵州长安网《坐牢是种什么体验?带你看看监狱罪犯的日常生活》
上海监狱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